从小开始,我们的教育和“身边人”灌输给我们的是“第一名”、“多考一分,就干点几万人”、“***25岁成为**大学教授”、“神童”、“1年时间**身价**亿”、“我家小孩**和别人不一样**”等,甚至情感方面,我们有时也希望另一半“独一无人”“非凡族”,总结起来 ... 展开
从小开始,我们的教育和“身边人”灌输给我们的是“第一名”、“多考一分,就干点几万人”、“***25岁成为**大学教授”、“神童”、“1年时间**身价**亿”、“我家小孩**和别人不一样**”等,甚至情感方面,我们有时也希望另一半“独一无人”“非凡族”,总结起来我们对身边的“平凡”并不感冒。 不可否认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性,例如,工作上独特技能为自己带来高收入,才华或者家庭等的独特性给自己带来更多选择配偶机会等,但放眼周边芸芸同类,个体自持的独特性不过是森林里某颗大树树干上凸起的一点毛刺,不同的在于是大刺还是小刺。移动自媒体时代,优点在于信息获取便利和丰富,缺点在于信息获取的廉价和泛滥,各种“捷径”“励志”“财富”“情感”鸡汤满天飞,我自己也曾一度迷失在“独特性”追求当中,努力表现自己(至于装逼是否一个概率问题了😄 ),让别人认可自己的“不凡”。 随着时间和青春的负增长,觉得之前追求的“不同”虚无缥缈,自己就是一个普通人,能力很一般,就算拿到的那些“不同”其实也并让自己获得多少快乐,也并没有让自己变的更有趣味性。 2018年最后一个月,也得立立flag,,我接受自己的平凡普通,不管出于主动还是被动,往后的日子,心之所在,行动所往。 收起